镜头二:2月12日是星期天,下午4点多,记者来到市检察院楼下一擦鞋店里等着擦皮鞋。正在这时一个背着背包的中年妇女走进店里,口里吼着“派送广告”并随手把三四张广告单子放在门市部就走。记者拿过一看,尽是门市转租、出售,饭馆火锅店开业8折酬宾、家私城家具优惠出售之类的促销广告。
镜头三:2月13日上午8点40分,记者从三号桥徒步前往老城商业街,当记者步行到盐业宾馆附近时,一家医药门市正在开业,高音喇叭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,过往行人熙熙攘攘,摩肩接踵,店外站了四、五个工作人员,站在人行道两旁见人就散发开业的资料和广告,许多行人迫不得已收了,走不了几步就把广告扔在路上,记者在现场看到,遍地是散发的广告纸。巴人广场三号桥桥头是人流最多的地段,2月20上午,记者在巴人广场三号桥桥头进出口处看到,这里聚集了许多散发小广告传单的人,不一会儿工夫,大大小小的纸张散落一地,像是下了“雪”一样,一片狼藉,两个环卫工人弓着腰在捡拾掉在地上的传单。在南池路半边街路口、街心花园川剧团路口、人民医院门口等地段同样也有散发广告传单的人,记者拿了几张广告看了看,大都是一些英语培训机构、家具超市、百货超市的个体商店的宣传单,分发广告的都是受雇佣的社会人员。记者采访时发现,这些非法印制的小广告如今已“鸟枪换炮”,冠以“xx快讯”、“xx商情”、“商务直通车”等名目,每天固定出版,并有专人向宾馆、写字楼、门市、超市、市场柜台及重要路段的行人散发和派送。
市民何柳说:“目前,巴城对乱张贴‘牛皮癣’、派送广告之类的执法,主要由城管、公安、工商、劳动监察等部门负责,但是这些部门却很少介入。说到底,‘牛皮癣’在巴城为啥如此猖獗,与城市管理法规不健全、相关部门执法人员少,执法取证难、经费无保证,执法不严、部门间配合不够有关。”
据了解,“牛皮癣”的非法张贴者或涂写者,都不是广告主,也不是造假的人,广告主的惯用手法是以计件工资的方式,雇请无工作、无证件、无身份的“三无”人员,特别是未成年人帮他们干。城管执法人员即使抓到了张贴者或涂写者,大多无法查明他们的身份,难以处罚。根据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规定,虽然可处一定额度的罚款,但因其身上不带分文,也不带任何证件,在处理上“三无”就成了“烫手的山芋”,不但处罚不了他们,有时还要负责他们的吃住,即使移交公安部门,也无相应的处罚依据,只好放人了之。即使抓到了广告业主,低额的罚款,也难以起到震慑作用。至此很多广告张贴者或个体户存在重复违章,屡教不改的现象,从而形成恶性循环。
派送广告满天飞,乱张贴、乱涂写“牛皮癣”这类行为,为何难以根治,为何长期存在,屡打不绝呢?记者在采访中,很多市民反映,原因多多。一是部分市民的城市文明意识不高。我们中有不少人,一谈到“牛皮癣”就义愤填膺,但是,当遇到有租房、维修、疏通管道等需要的时候,又拨打了“牛皮癣”上的电话。其次,有的人通过“牛皮癣”宣传自己,这些做法无意间支持了张贴小广告的行为,从客观上助长了小广告的泛滥。现在大街小巷乱涂写、乱张贴办假证小广告得以存在,其根源也是因为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存在。还有部分人贪图方便,缺乏全局观念,觉得文明城市建设跟自己没有关系,为了节约经费,就找路边的小广告业主作印刷业务,这是派送类城市“牛皮癣”广告得以生存最根本的原因。二是城市管理法规不健全、执法人员少,执法取证难、经费无保证,职能部门监管不到位,部门间没有形成执法的机制制度和合力。乱张乱贴、“牛皮癣”难斩草除根,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罚款太少,现行的法律法规可操作性不强。
近几年来,各种非法广告正肆虐巴城,从散发、张贴、发展到喷涂,从公共场所到居民住宅,无孔不入,无处不受其害,是城市难以根治的顽疾,人们斥之为“牛皮癣”已成为巴城以及其他城市的难言之痛,也是巴中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中一块“绊脚石”。
加大宣传力度,提高市民的素质。政府和职能部门应充分利用电视、广播、报纸、宣传栏等渠道加大对城市管理的宣传力度,提高广大市民知法、懂法、守法的自觉性,特别是对“牛皮癣”带来的危害性要广泛宣传,深入人心。大力营造整治的氛围,发动全体市民积极参与和监督治理“牛皮癣”。对乱张贴、乱涂写的违章违法行为要积极举报,坚决打击。
完善联合执法机制、做到齐抓共管。牛皮癣“屡禁不止的关键原因是没有从源头上进行根治。目前,仅依靠环卫部门清理既被动又费力;仅靠城管“守株待兔”,也不是根本办法,特别是对带有犯罪、欺骗性质的广告,公安部门要主动介入。因此,要进行专项综合整治,调动公安、工商、劳监、电信,移动、联通等单位和部门的力量,密切配合,共同行动。城管部门负责乱张贴,乱涂写的取证处罚;公安加强出租屋的管理,负责对办假证刻章的源头的侦察和取证;工商负责非法印刷广告点进行取缔;劳监对非法招工中介的查处;电信、移动、联通对乱张贴、乱涂写的广告号码进行断停。上述各部必须抽调专门的力量统一办公、统一执法、形成合力、以便从重从快加强对”牛皮癣“的打击力度。其他各部按各自范围配合环卫部门负责的”牛皮癣“清洗。逗硬落实门市门前”五包“责任制,商铺、门市墙上的乱张贴广告,做到”谁家门前谁家管“。
建立户外广告平台,满足市场需求。城市“牛皮癣”屡治不灭,正说明它还有自己的市场。因此,要建立堵疏结合机制。在立法管制非法办证广告的同时,对非法的小广告,要严厉打击;对合法的小广告,则要规范其发布的渠道,满足发布者和市民的需求。应该给合法的小广告,如便民的疏通、出租、修理广告等寻找一个合适的出路,建立一个市场平台,低价或免费张贴这些小广告,对于不按要求张贴者,予以更严厉的处罚。在城管、工商部门的统一管理下,在市区集中统一设置广告栏或广告牌、广告廊、广告墙等设施,满足市场需求。
治理派送广告、乱张乱贴等“牛皮癣”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,必须要求各部门、各单位密切配合、做到全民参与、齐抓共管、不断健全机制、完善法律法规,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城市不文明行为的蔓延。
本文摘自巴中网